昨日,阆中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景区”、“千年古城”、“中国四大古城”、“春节文化之乡”等众多美誉中,再添一张崭新的名片——“天府旅游名县”。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是四川省对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成功创建对提升阆中旅游影响力,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40个候选县(市)的激烈角逐中,阆中为什么能挤掉九寨沟、康定、绵竹、仪陇等旅游胜地,从而脱颖而出,成功上位呢?
时代洪流,以品质引领旅游向心力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将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发展全域化和产业现代化五大新型发展趋势,尤其“特色小镇、生态旅居、健康养老、体育旅游、研学旅行、民宿客栈、低空旅游、休闲农业、房车露营、实景演艺、主题公园”成为新型旅游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阆中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挑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重要途径,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业态从“粗向细”、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从而实现了“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华丽变身。
至2018年底,阆中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个,四川省首批国家级森林氧吧1个,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2018年,阆中接待游客1207.7万人次,同比增长33.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3.6亿元,同比增长18.9%。
一核发力,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力
近年来,阆中坚持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优质发展、共享发展,不断提升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多元化文化旅游产品、旅游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春节文化、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文化、宗教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共同呤唱着2300年的历史文化。
阆中是一座绮丽优雅的生态之城。山锁四围,水绕三面,形成了天然风水绝胜之地。潺潺嘉陵如玉带,山环水绕、景城相融,飞阁危亭、处处轩窗,金沙湖绕城三面,将古城与滕王阁、锦屏山、白塔山等景区连为一体,山、水、城相依相融,天、地、人和谐相处。境内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古城坐拥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金字招牌,素有“嘉陵第一江山”“阆苑仙境”之美誉,诗圣杜甫更有“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咏叹。
张飞庙、贡院、大佛寺等26处国省文物保护单位弥足珍贵,道教、佛教、天主教等五教并存,阆中皮影戏、丝毯织造技艺、巴象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息,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典范”。天文学家落下闳、尹氏和陈氏两对兄弟状元、9位将军等人才辈出,蜀汉名将张飞曾镇守阆中近7年之久,杜甫、苏轼、丰子恺等文人慕名旅居阆中,留下了无数瑰丽诗篇和珍贵墨宝。
入夜,待华灯初上,整个城市流光溢彩,嘉陵江畔,古城之中,行人对对,游人如织,处处流淌着温馨与幸福。阆中之核,净、亮、雅,阆中之美,有目共睹。
双翼齐飞,以全域拓展旅游竞争力
推进全域旅游、文旅产业、生态旅居发展是阆中旅游进入新型时代的必然选择。阆中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依托全域旅游建设,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配套要素,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供需协调平衡;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促进景点景区内外协调,既能体现文旅产业生态旅居发展的新动力,又能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天林乡五龙村、天宫乡天宫院、栆碧乡杨家河、构溪河生态湿地、江南元山子、博树乡逍遥谷、老观古镇……,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一个又一个乡镇(村)凭着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合理的后期开发,成为炙手可热的乡村旅游胜地。“乡音、乡情、乡愁、乡景”的完美融合,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全域旅游正在阆中厚积薄发,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旅游带动乡村发展,阆中还着重提升农产业发展,坚持“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与农旅互动。将农耕、观光、运动等元素融入旅游体验,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建成5万亩百里百村晚熟柑橘产业园、1.8万亩青花椒产业园、6万亩休闲农业产业园、5万亩中药材产业园。农旅结合的两翼齐飞,逐步成为阆中旅游发展的又一核心竞争力。
“三创”同步,以民生带动旅游支撑力
四月的阆中,春意盎然。晨曦中,滨江路沿线满是晨练的市民,或慢跑、或步行、或太极,尽情享受着舒缓曼妙的生活。清冽欢腾的嘉陵江,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清新扑面的晨风、闲适悠然的人群……
自阆中市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以来,阆中把创文、创卫与创名县有机结合,把“三创” 作为惠及民生民利、推动社会发展、塑造美好生活的“民生工程、保障工程、龙头工程”,统一部署、共同推进。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统筹建设整改一大批市容市政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营造出更为良好的人居、创业环境,延伸推动旅游业态平稳向好,欣欣向荣。
不知不觉,道路宽了,树木绿了,灯光亮了,江水清了……阆中正在以保护为核心的发展变革中,慢慢的生态化、现代化、都市化。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正在用最温柔的城市语言和最细腻的人文风尚,向世人展现一幅天蓝、地绿、水清、城净的壮丽画卷。
同心掬得满庭芳。从直观的城市干净整洁,到人人受益的民生设施改善,继而到市风文明净化,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深刻影响,已成为一种持之以恒的发展观念与生态意识。在创建过程中,一个富饶美丽幸福的新阆中将不断书写新的篇章,城市文明已经成为阆中旅游的又一有力支撑。
四城同建,以项目增强旅游冲刺力
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旅游承载力,阆中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成了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旅游标识系统改造提升工程、公厕改造提升工程、旅游景区景点环境卫生优化提升工程、旅游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提升,有效推动旅游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近年来,阆中先后招引落地“阆中水城、阆中赛城、宜华康养城”等一批总投资近800亿元的重大旅游项目。
重点项目的落地高效推动了旅游新体系的建设。阆中借此进一步厚植发展优势、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从旅游观光到休闲旅游转变的全新旅游体系。高水平打造文化旅游胜地,坚持古城、水城、赛城、宜华康养城“四城同构”,古城牌、文化牌、生态牌、乡村牌、美食牌“五牌共打”,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六路并进”,加快建设“文旅”阆中、“多元”阆中、“休闲”阆中。
重大项目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加实现了优势互补,丰富拓展了旅游内涵,在探索旅游效益的最大化的历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四城同构的组团作战模式,为阆中注入了强大的冲刺力,大大缩短了旅游发展周期,冲刺速度尤为体现。
5G覆盖,以网络呈现旅游感染力
在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当下,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说,在这个充斥着智能科技的时代,“如果用一部手机没办法解决,那就两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于物质层面,尤其是在近两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不在是一句笑谈。而旅游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也成了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背景之下,阆中积极发展旅游新功能,深度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动能助力阆中旅游发展。2018年,阆中与中国联通深度合作,高起点规划“数字阆中”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体系,率先建设5G示范网,搭建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智能化旅游服务。
阆中将全市所有涉旅信息纳入数据平台,建立实时更新的旅游产品库、餐饮库、住宿库,集中打造旅游信息交互公共服务平台,借助“手机—旅游平台—城市大脑”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游客、旅游服务企业和政务部门的有机联动,切实解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问题,真正做到“一部手机游阆中”。
阆苑天泽,中持千秋。远古的山,春秋的水,秦汉的城,唐宋的局,明清的院,现代的人。阆中底蕴深厚、包罗万象的文化让这块古老的土地美丽而神奇,多彩而瑰丽。阆中正以规划先行、保护优先、生态平衡的前瞻性眼光将自已打造成“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她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魅力,她有丰饶优美的自然风景,她有交相辉映的人文资源,她更有89万热爱她的阆中儿女。从此以后,我们的家乡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我们大声喊出来——天府旅游名县,阆中,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