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文化 春节老人正青春 春节文化耀古今

春节老人正青春 春节文化耀古今

春节是全球华人非常重视的节日。提到春节,吃年夜饭、拿压岁钱、放鞭炮,总能勾起大伙满满的童年温情记忆。“春节哪里都能过,可是只有到阆中,才能看到多姿多彩的原生态春节习俗。”作为春节的发源地,阆中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春节文化的无限魅力。

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阆中共接待游客1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42.9%;各景区景点门票收入1187.9万元,同比增长8.2%。

据联通网管中心大数据显示,春节人流聚集排名,阆中古城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双流机场和成都火车东站。据《2018年全国5A级景区旅游口碑舆情大数据报告》,阆中古城进入全国5A景区口碑红榜前50,荣登古城古镇类前3,仅次于丽江古城。

春节老人 走出历史重现异彩

春节在中国已有4000余年历史,但究竟哪天过春节,历朝历代并不一致。西汉时期,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在实测的基础上,考订历代重大天文数据,确立以孟春正月为每年的第一个月,明确规定孟春正月朔日为立春日(当时称为寅月岁首),前一日为除夕。至此,中国春节的时段固定下来,落下闳也因此被称为“春节老人”。2004年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由于阆中至今保存着众多春节民俗活动,在传承春节和保护春节文化资源上具有标本意义,2010年2月4日,经国内众多专家评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受有关部门委派,授予阆中市“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并将其确定为春节文化发源地。

2017年7月中旬,落下闳申报首批四川历史名人获得成功。

市委书记宋朝华明确要求,阆中“要充分发挥落下闳名人效应,使之成为南充、阆中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并亲自谋划部署了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十大工程”。

在阆中,游客们处处都能感受春节的气息。以古镇江南镇和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为依托建设的春节文化主题公园,占地375亩,总投资1.7亿元,吸引广大游客驻足。7月5日,记者来到这个春节文化最为集中的主题公园,园外设有年街,园内以春节文化为轴,分布汉阙大门、春节文化广场、落下闳纪念广场、十二生肖大道、春节文化馆,以及春芳、夏荷、秋枫、冬竹四处园林景观。“铛……”一阵洪亮的钟声入耳,这口被誉为“中国第一钟”的春节福钟,高4.5米、直径3米、重15吨,敲出了春节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源远流长……

古城里除了百余条古香古色的街巷和无数静谧闲适的宅院,钻入耳膜和映入眼帘最多的,要数与春节文化相关的各种民俗活动表演。“亮花鞋”“烧火舞龙”“游百病”等独具特色,高跷表演、张飞巡城、秀才赶考、川北婚嫁等民俗表演活动诙谐幽默……

网络上说,有一种春节,叫“到阆中过年”。在阆中,一街一味道、一院一特色、一步一景色,充满浓浓的年味。

春节文化 原汁原味年味浓

春节的序幕始于冬月杀年猪之际。腊月初八,伴随着腊八粥的香甜味道,春节正式到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喜气洋洋的“福”字贴起来。古城里,一碗碗精心熬制的,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端上桌,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从腊八节一直到新年的二月二,这期间,人们每天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

中国人过年,讲究“团圆”二字。在阆中,除夕夜,吃年夜饭、燃放烟花爆竹、祭祀祖先,一个也不能少。阆中具有最为原始的春节文化样本,既保留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原真面目,又随着时代变迁融进现代的审美意识。

2018年1月24日至3月18日,阆中首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举行,让游客享受了一场“年味最浓、舞台最大、时间最长、传承最广”的春节文化盛宴。据了解,首届春博会期间,微信朋友圈曝光率达6804127次。

今年的春博会从腊月二十一一直持续至正月十五。开幕当天的阆苑仙葩迎春灯会,以“落下闳及春节文化”为主题制作的花灯展,在锦屏山3公里环线上布局了120组艺术彩灯,再现了“阆苑十二楼”的美丽景象,让游客体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魅力。“春节大舞台·民俗文化大联展”活动,聚集了国内外41个非遗(民俗)项目,120名非遗(民俗)传承人到阆中古城设置春节民俗文化展位。张飞庙广场上安排了舞草龙、打钱棍、曲艺葩等民俗表演节目,活动期间累计演出228场次,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

2月20日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迎新登高健身活动中,阆中免费开放了大佛寺—白塔、滕王阁、天宫院—淳风祠等古城周边景区,设置“秀才赶考”、走进“春节老人”落下闳、撞新年福钟等互动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游览。同时,邀请到国内300余名登山徒步爱好者前来体验,通过打卡嘉陵江浮桥、南津关古镇、张飞庙等景点,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活动当天,共吸引近30万市民和游客参加。

为推动春节文化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扩大阆中在全球范围的知名度、美誉度,阆中还举行了“海内外家庭过大年”主题活动,来自韩国、芬兰、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11个家庭在阆中过大年,唱川剧、学扎染、敲晨钟、玩皮影、包饺子、写“福”字,体验千年古城的民风民俗。

春博会期间,吸引眼球的还有“川北婚俗新体验·我在阆中上花轿”活动。锣鼓唢呐声中,新人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穿过大街小巷,迎亲队伍长达数百米,地道的川北婚俗让游客大喊过瘾。

文旅互动 融合发展开新篇

为更好地深入研究落下闳,经省社科院同意,阆中市挂靠成立了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和以西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蔡东洲为会长的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会。省社科院以落下闳为主题的年会和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会主办的国际天文论坛均在阆中召开。相关专家、学者通过查阅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律历志》、桓谭的《新论》、沈括的《梦溪笔谈》等典籍,就落下闳使用浑天说理论、黄钟起律的缘由,黄钟起律与81分率的关系,五星与太阳、月亮、二十八星宿的关系,浑仪的制作,二十八星宿的距度测算,阆中春节之源的论证,形成理论研究文集《落下闳文化》。系统地开展了落下闳古天文田野调查研究,发现了灵山古燎祭遗址和星台遗址,勘验了小蟠龙山占星台,为落下闳观星提供了考古依据。对灵山和蟠龙山古星台地平历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文化解读,形成了5万字的专题学术成果。

春节文化活动让人回味无穷,张飞牛肉、保宁醋等地方特产旅游商品深受游客喜爱,蚕丝被、面人、王皮影雕刻等非物质文化类特色旅游商品多达十余个系列、数百个品种,深受追捧;镇纸、文房四宝等科举文化类旅游产品正在网络上热销,阆中古城,正朝着文化品牌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前行。

“为充分挖掘落下闳历史名人价值,全面保护和传承阆中春节文化,我们把春博会作为促进春节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南充、阆中对外影响的重要抓手。”阆中市委书记张斌告诉记者,近年来,阆中市以“春节”这个全球最盛大的节日为切入点,以第二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为载体,作好“文旅互动”这篇文章,致力于推动春节文化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南充日报记者 钟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阆中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lz520.net/archives/1148

ad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17-66867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dmin@lz520.net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