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阆中古城40余公里的老观古镇,有一处特殊的木制建筑,这些修在地楼上的房子全部由木头建成,看起来稀奇古怪但却大有来头。目前,它已经成为阆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证:阆中境内历史上有5条出川入蜀的古道,其中的米仓古道起于阆中古城,朝东北方向经文成、博树、清泉、土垭(土地垭)、老观(奉国)、龙泉、丰占、三庙至巴中渔溪后出川。这处位于老观古镇的木制建筑就是清代古粮仓。
古粮仓由木板抬空式建筑, 墙门和骨架都是纯木料, 仓脚由方形小石墩抬空,成年人可以在仓底钻进钻出。浅褐色的木质墙体和黑色的瓦顶,给人以古朴、自然的感觉。
据《阆中县志》、《华阳国志》等记载,粮仓于清道光年间由财神庙大殿改建而成,当时称“济仓”,整个仓库长8.6米、宽4米,容量大约为200余吨。两幢木板仓的四周都用圆木做立柱,立柱由石墩支垫,立柱中间由约一指厚的木板一层一层砌成墙体。仓库下面设有地楼,有横梁支撑,地楼与地基表面形成了1米左右的距离,这样既通风透光又保证粮食不受潮。仓库的脚下则有出粮孔道,由上下滑动的木格板控制,将木板上滑,粮食即从孔道流出。
史志记载:老观场场址原为古奉国县城的遗址。南朝梁武帝天监八年(公元509年)在此置白马义阳郡。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改白马义阳郡为白马郡并置奉国县,以此地始附于魏,故以奉国为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省奉国县,奉国县以此撤废,不再恢复。奉国县自建县至撤废历经729年(公元555年12年),至今又有700多年历史。
老观是古蜀道上的一处重要驿站,当地收储的稻米, 就是鼎鼎有名的奉国贡米。古时,这里的稻米除经官道运往皇城,供皇宫和官宦食用外,剩余的稻米留作赈灾、济饥和充作军粮。在老观古镇修建粮仓也就顺理成章。
解放后,当地人沿其所用,将其改为粮站仓房,其建筑风貌得以保存。经历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这片有着100余年历史的古粮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当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