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和同事们到石子场去参加“公益电影下乡”的放映活动。
由于是暑假,场上的孩子很多。可能是他们这代人很少看到露天电影的装备,孩子们围在我们周围,一边好奇地打量,一边疯玩了起来。
傍晚时分,一个奶奶模样的人走了出来,朝着远处正在玩耍的一群孩子大喊:狗娃子,你把狗弄到哪儿去嗒?。
这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回答到:“晓得了,我去找”。
听到这朴实的乡音,我和同事们都忍俊不禁。甚至还有人在打趣的模仿:“牛娃子,你把牛弄到哪里去了”。
可能每个阆中农村人的老家,都有一个狗娃子的人吧。至少以前在我的家乡,就是如此。
“某某娃子”,是以前农村人对孩子日常的称呼。那个时候的父母,大都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单独的小名,而叫全名又觉得太正式了,因此就出现了“娃子”这样的称呼。
最常见的,就是用名再加“娃子”二字,比如笔者单名一个亮字,小时候就被左邻右里叫着亮娃子。
而除此之外,可能就是狗娃子这个“昵称”最常见了。至于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我没有做过考究,可能是农村人觉得名字贱一点,更好养吧。
此外,狗也是陪伴农村人最亲密的家畜,比牛更灵活,比猪更聪明。所以大家更偏爱“狗娃子”了。
如今的10后,恐怕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小名了。毕竟,这已经是一个“浩宇、宇轩、雨涵”等诗情画意名字满天飞的时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