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13日,南充市乡风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阆中市召开,参会人员前往思依镇大益湾村参观乡风文明建设现场。同年12月,大益湾村被授予“南充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四川省“四好村”称号。以“文化传承、幸福田园”为发展内涵,实施“环境治理、产业转型、民生改善”三步走战略的大益湾村,如今已建成“精准脱贫示范村、美丽新村样板村、乡村旅游拓展村、乡风文明模范村”四位一体的生态经济典型村。
●王康羽/文 杜代银/图
乡风文明建设助推贫困村蝶变
思依镇大益湾村距阆中城区33公里,于2017年退出贫困村序列,是阆中市脱贫摘帽示范村之一。大益湾村的农房文化墙上,一幅幅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和图画让人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脱贫奔康产业园里,枝繁叶茂间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伏家院子里,随处可见休闲健身、下棋聊天的村民。据了解,经院子主人及伏氏族人同意,该村将伏家院子改建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内设阅读室、文创室、议事室等,是村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娱活动的阵地。这个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活动场地,也是乡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当地村民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大益湾村从贫困村蝶变为美丽新村的内在原因。村民们告诉笔者:“乡风民风更淳朴,村容村貌更漂亮,让我们奔小康的信心更足。”
村民伏志文家以前是贫困户,他今年73岁,不等不靠发展蔬菜产业,成为大益湾村的“勤劳致富之星”。在农民夜校的流动课堂上,伏大爷还给村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他自己栽种了芹菜、菠菜、白菜、茄子、桃子等数十种蔬菜、水果。他说:“人要有志气,要不等不靠,勤劳致富!”
“大益湾村从贫困村蝶变为美丽新村只是思依镇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思依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永东告诉笔者,思依镇被纳入了四川“百镇建设行动”。四川从2013年开始实施“百镇建设行动”,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思依镇全镇辖1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目前,已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从2014年至2018年,全镇累计实现559户、1955人减贫,剩余贫困人口47户150人,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实现减贫。
“产业+旅游”照亮村民致富路
行走在大益湾村的山间小路,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一边是波光粼粼的小河,另一边是错落有致的宅院,院内时而几枝或红或粉的花朵伸出,煞是好看。
青山绿水之间,环境美、空气鲜,让人心旷神怡。再往前走,就是一大片的果芍园,春日蜂蝶翩翩,秋日硕果累累。
孙永东介绍,枳壳、白芍、花椒、银杏是引领思依镇脱贫致富的几大产业。思依镇辖区的崇林观村、桃花河村、大益湾村等七个村连片规模发展青花椒产业5000亩,每亩的产值将达到10000元左右。银杏产业园位于大益湾村,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150余万元,产业园利润的80%用于入股贫困户平均分配,20%留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围绕水库上下则主要种植枳壳、白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当地的村民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村民们可通过产业园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股权量化的方式实现增收,村民在产业园务工,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村民还将依托大益水库自然资源,结合药材产业园观光、小庭院蔬菜采摘形式,发展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
新村聚居点体验新生活
新村新房、新家新貌……笔者在思依镇新庙垭村新村聚居点看到,入住新村聚居点的住户在自家庭院栽种了蔬菜、水果、花卉,各类作物争相绽放,美不胜收。据了解,这几年,思依镇在住房保障方面总投入2864万元,陆续完成贫困群众易地搬迁153户;危房改造490户,配套建设农户小庭院200个。在新庙垭村、大益湾村、桃花河村建成新村聚居点3个。
“生活环境变了,心情更加舒畅!”居住在新村聚居点的村民们说,过去分散居住,生活环境差。住进新村聚居点就不同了,漂亮的新房,完善的公共设施,生活环境的变化天翻地覆。当地村民骄傲地说:“我们这里随便什么时候来,都这么干净、漂亮,环境这么好、空气这么清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舒畅,身体也更加健康,增收致富的信心也更加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