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夕阳,打在民居古院的小青瓦上,又透过飘香丹桂,洒落青石地板一片金黄,坐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中,啜一口茶,翻一页书,初次来到阆中古城的游客赵莲,难得地享受起静谧、悠闲又充满诗意的时光。
即将全线通车的兰渝铁路,让更多的游客有了邂逅阆中古城的机会。在古城游览了一天,虽然脸上写着疲惫,赵莲依然兴致不减:“‘阆’字作为地名,似乎在全国只有‘阆中’一个地方,并且有‘阆’字的词语也很少见,‘阆’到底是什么意思?”
每个初次来到阆中古城的游客,大都会向当地人提起这个疑惑,尽管为此解释了成千上万遍,古城讲解员高文维仍然非常乐意为赵莲解答:“阆”和“阆中”的由来有多种解释。阆中曾为巴国国都,巴人语言中把山谷中的城称为“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阆”字解释为“门高也”。即“阆”是高门的意思;《舆地纪胜》中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意为:阆水即嘉陵江水,环城三面而过,城在阆水之间,故称阆中;《太平寰宇记》中说:其山四合与郡,故曰阆中。意为:阆中四面的山称为阆山,城在阆山之间,故称阆中……
位于四川北部的阆中古城,嘉陵江水三面环绕,青青群山四面合围,山川形胜,风光秀美,诗圣杜甫感叹“阆州城南天下稀”,其中的城南就是《辞海》中解释的唐代阆苑,至今保留着中天楼、华光楼、滕王阁等亭台楼阁。
阆中古城迄今仍保留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2平方公里古建筑群,城内民居古院,普遍是明清建筑,高墙大院,木质穿斗结构,灰色小青瓦,漆柱粉墙。古院古朴典雅,中堂大多门挂匾额,两边楹联,雕花直门大开。一些民居古院兼做客栈,入住游客可尽情体验古城百姓生活。
记者漫步古城小巷看到,孩童三五成群欢乐嬉戏、大人进进出出拾掇家务……至今,仍有5万人生活在古城民居院落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饭、洗衣、读书、休憩……阆中古城不仅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古城,还是一座原汁原味的古城,一座“活”的古城。
游客小黎也是第一次来到阆中古城,先后游览了古城内的张飞庙、贡院、川北道署……她说:“每处景点、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故事,都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使人细细品味、用心感悟。”
古城内的张飞庙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是蜀汉大将张飞的陵墓和祭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张飞庙,导游李黎告诉记者,经多方考证,这里埋葬着张飞的真身。
刘备攻取四川后,张飞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长达7年。公元221年,刘备伐吴,命令张飞由阆中率军会师江州。临行前,张飞被部将杀害,“头遗云阳,身葬阆中”。人民敬其忠勇,为其筑冢建祠,代代祭祀。
张飞为何被部将所害,为何“头遗云阳,身葬阆中”?张飞庙里复制有据传是张飞手迹的石刻,猛将张飞,是否能武能文?阆中特产“张飞牛肉”与张飞有关系吗?……阆中古城流传着许多的张飞故事,值得人们去探寻究竟。
高文维介绍说,阆中是古代蜀北门户,陆路北上可至陕西,南下可达成都;逆江而上可至广元,顺江而下可达南充、重庆。阆中,常被兵家争夺,一段历史时期曾是川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阆中古城学道街的贡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科举考场,曾经举行过四川省乡试(省考)。贡院内有至公堂(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场所)、考室、明远楼等建筑,以及反映1300余年科举历史的文献资料。
贡院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为了让游客亲身体验科举文化,贡院内还定时上演乡试情景剧,古人苦苦求功名的场景,历历在目,让人感叹。
阆中为何有举行乡试(省考)的贡院?在这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清初,清军尚未攻取全川,阆中作为四川省会10余年。在这背后的背后,则是一段清军攻川腥风血雨的历史……
阆中俊彦辈出,群星荟萃。高文维介绍说,科举取士1300余年间,阆中出进士100多人、举人400多人。科举历史上,四川出了19名状元,其中阆中就有4名,为全省之冠。罕见的是,这4名状元还是两两兄弟,其中的陈姓兄弟中的弟弟陈尧咨,就是欧阳修名篇《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短短一天游历就迷上了阆中古城的小黎告诉记者,阆中古城文化积淀深厚,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这里不仅有古建筑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还有巴人文化、春节文化、美食文化……
入夜,阆中古城万家灯火倒映嘉陵江水中,泛舟江上,远处传来声声民歌,赵莲等人直抒胸臆:“到阆中古城,我们一边用眼欣赏着‘阆州城南天下稀’的美景,一边用心触摸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温暖,开始一段心灵之旅、感悟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