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溪乡黄伞坝春意浓。
在李家镇举行的山地自行车比赛。
曾江林
阳和初起,春满顺庆。3月8日、9日,顺庆区李家镇、渔溪乡先后举办乡村旅游节。几天时间,近十万市民纷至沓来,两地创收近百万元。这一切,距离该区响亮提出“农旅融合”发展战略,仅仅一年半时间。
1 农旅融合:一把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夕阳染红一江春水。渔溪乡渔溪桥村65岁村民陈开金背着空背篓踏上回家的路。一路上,他把钱拿出来数数又揣进腰包,古铜色的脸上蓄满了笑。村里搞旅游节,每天来往游客接近万人,家里的土货卖得干干净净,这是过去他想也不敢想的事。
数十公里之外,李家镇杨柳湾村村民章兴洪家又是另外一番光景。自村里李花节开幕,家里“客人”不断,他家的手工面销售火爆,每天进账都在数千元左右。
480平方公里的乡村,“一江四河”逶迤其间,农村人口不到20万,常住人口仅五六万。而近在咫尺的城市,75平方公里建成区内居住着80万常住人口,快节奏的生活让近郊游成为众多市民的首选。一边有强烈的需求,一边有广阔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核心城区,顺庆最远的乡村也基本纳入了半小时交通圈,从城市到农村,一天一个来回,时间绰绰有余。
顺庆决策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利好。在2017年区委六届五次全会上,“农旅融合”写进了工作报告。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突围战随即打响。
兵分三路。在西路,总投资超200亿元、占地30平方公里的田园西河项目掘土动工。一水相连,七坪寨景区、同仁乡田园综合体同步推进。在东路,柳树垭隧道訇然中开,搬罾锦绣田园提档升级,玫瑰花节在曾经的贫困村———三百梯村应运而生。在中路,万亩晚熟柑橘基地快速建成,梵殿菜花节、李家李花节、双桥龙舟节轮番上演。就在2018年,该区新(改、扩)建乡村旅游公路100公路,7个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
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在这一年,顺庆拆除所有沿江砂石码头,关停禁养区全部畜禽养殖场。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游客自然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该区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2 各地实践:一次地域文化的大碰撞
尝百年锅盔,访民俗文化,小小杨柳湾,浓缩了李家镇数百年历史文化。3月8日,李家镇第二届李花节如约而至,当天观光人数接近万人,远超去年。“要想留得住人,仅靠几百亩李花难以实现。”周大勇是李家镇党委书记,他介绍,去年,首届李花节仓促上马,基础设施未跟上,尤其是文化渗透力不强,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今年,李花节“卷土重来”,突出“田园李家”这一定位,将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融入其中,开幕以来,游客络绎不绝。
相比之下,渔溪首届乡村旅游节一开始就亮出了文化品牌。依托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这一资源,该乡打出部落文化、农耕文化、水乡文化三张文化大牌,加之丘区独有的万亩江滩,活动一开启,迅速吸引了数万市民的关注。“乡村旅游,看上去比的是自然禀赋,长远来看,最终还得靠文化。”陈红平是渔溪乡党委书记,这次旅游节,他和该乡党政班子筹备已久,分析乡情,外出考察,反复斟酌之后,以地域文化为核心的节日方案浮出水面。
节日经济中,文化元素有多重要,双桥镇党委书记杨军深有体会。该镇距城区仅40公里。2017年和2018年,两届龙舟节在该镇黄楝沟村举办,每年都吸引数万人前往。“文化元素至关重要。”杨军介绍,作为丘陵地区,地形地貌相差无几,最具有辨识度的就是文化。
“乡村旅游,重点是环境,核心是效益,灵魂是文化。”西华师范大学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东洲认为,目前,乡村旅游异常火爆,但同质化倾向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业态上跟风复制,内容上模仿照搬,少有个性特色。发展乡村旅游,要突出特色。景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挖掘整理文化元素,并物化于景区的视觉和感觉之中。
3 热闹之后:一场乡村振兴的持久战
“我最愿意去的还是有底蕴的地方。”市民王建平热爱旅游,顺庆的乡村景点,他走了个遍。王建平坦言,久居城市,他最青睐的是原汁原味的乡村。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顺庆区委书记陈泽斌在该区农村调研时多次强调。
然而,由于缺乏统筹,顺庆乡村旅游大都各自为政,水泥墩思维、城市化、同质化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或大拆大建,推山挖塘,破坏了原有的自然肌理;或滥伐林木,种植城里常见的常青树和花海,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失去了真正的味道;或统一农村建筑风格,清一色黛瓦红墙,使民居失去了特有气质。
“突出市场前瞻性、策划创意性、规划科学性、运营落地性,这样的乡村旅游才更有生命力。”蔡东洲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其核心是“乡村性”,这是区别于城市生活的根本特性,如较低的人口密度、较低的开发强度、亲近大自然和传统生活方式等。面对来势汹汹的近郊游热潮,各农村地区要“耐得住寂寞”,因地制宜,加强策划包装,打造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宜业、宜游、宜居、富民、和谐的休闲农业。
“绿色经济是全区农业发展的重点,节庆活动则是盘活农村资源的重要载体。”顺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熊红介绍,今年,该区将依托主城人气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和城乡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产业为核心,依托节庆活动,提升乡村美誉度和吸引力。
翻开2019年该区的工作要点,以点带面、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五大组团”美丽乡村示范片的内容赫然在目。今年起,该区将每年建设1个以上示范乡镇、20个以上示范村,持续推动100个美丽新村建设,逐步建成以新复七坪寨、同仁四方寨为核心的农旅结合示范区,以搬罾青山湖、渔溪黄伞坝为支撑的观光农业示范区,以芦溪农科院、灯台儿童欢乐村为特色的体验农业示范区,以潆溪、梵殿晚熟柑橘基地为基础打造的“果海酒村”特色农业主题公园,以桂花湖、崇仙境公园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五大美丽乡村发展组团。同时,该区正着力绘制“1+5+3”政策路线图:研究制定《顺庆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出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组织人才振兴5个《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奖补、考评激励、促进城乡融合助推乡村振兴3个支持政策,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乡村治理优化等方面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